67

主题

0

好友

273

积分

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7-4-13 22:56:33 |只看该作者 |倒序浏览
本帖最后由 cat1 于 2017-4-13 23:04 编辑

  《老子.道德经》第十一章
  三十辐共一轂,当其无,有车之用。埏埴以為器,当其无,有器之用。凿户牖以為室,当其无,有室之用。故有之以為利,无之以為用。
  
  译文
 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,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,才有车的作用。揉和陶土做成器皿,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,才有器皿的作用。开凿门窗建造房屋,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,才有房屋的作用。所以,“有”给人便利,“无”发挥了它的作用。

  凯蒂对话《老子.道德经》11:想开放你的心,质疑你的思想吧
  当头脑认识自己,它不再认同自己的想法,这留下很多开放的空间。成熟的头脑可以容纳任何想法,它永远不会受到反对或冲突的威胁,因为它知道它不可阻挡。没有要坚持的立场,也没有要保护的身份,它完全不受任何约束。从来就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,因为本来就不存在任何东西。体悟到它自己的本性,笑声和感恩的泪水便不断地涌出。
  万事万物似乎都进入我,我看着并见证出自我的东西,我是一切的中心。我听到各种观点和概念,因为没有可以认同的我,我将它们全部作为“有”接受。经历这之后的一切,经过“无”的洗礼,被删除,又被放了出来。它进入、合成、被删除,出来的是表现为“有”的“无”。当你意识到你谁都不是,你和任何人在一起都很自在,不管他们看上去有多么失望或堕落。知道它自己被解除,明白相遇的永
远是我自己,没有我不能进入的苦难。
  当我们质疑我们相信的东西,我们认识到我们不是自己认为的那样。转变来自头脑无限的那一极,我们很少能体验到这部分头脑,因为“我知道的头脑”一直牢牢地在掌控。当我们做“功课”时,我们的世界转变了,因为我们打交道的是那投影仪------头脑,而不是投射出去的东西,我们失去了整个世界------我们理解中的世界。每做一次“功课”,现实就变得仁慈一些。做质疑的那部分,是头脑的中性部分------那中心,它可以把头脑的一极带到另一极。这中性部分,给了那困惑僵化、“我知道”的那极,向头脑的另一极开放自己的机会,那一极有“我知道的头脑”所能理解的、明智清晰、充满爱的答案。这中性部分没有任何动机或欲望,没有应该不应该,它是一座让无限的这一极可以超过的桥梁。当“我知道的头脑”受到正确引导后,它融化在智慧的那一极里,留下的是绝对的清醒、完整和自由。当然,所有这些只是一个比喻,因为只有一颗头脑。说到底,当头脑封闭时,心是封闭的;当头脑开放时,心才会开放,所以如果你想开放你的心,质疑你的思想吧。
  “功课”总是让你的故事变少变短。没有你的故事你是谁?在做“功课”之前,你永远不会知道。没有什么故事是你或接近你,每一个故事都在远离你。你是存在于所有故事之前的那个,你是故事被理解之后留下的那个。“功课”另一边的生活如此简单明显,以至于你无法预想;一切以其本来的样子被认为完美,希望和信仰在这块地方不被需要,人间成了我们曾渴望的天堂。此时此地永远是那么丰盛:一张桌子,一块地板,一张地毯,一扇窗户,一片天空……一片天空!我可以继续不停地赞美这个我生活的世界,要描述此刻、这个当下、这个除了作为我的故事根本不存在的现在,需要花我一生的时间。这不是很棒吗?了悟自己本性的最棒之处,是你总是怀着被感恩的心,怀着对这个表面的世界的感激之情。我充满着它所有的璀璨和慷慨,而除了注意,我什么都没做。
  自我觉悟的试金石,是始终如一的感恩。这种感恩不是你可以寻找或发现的,它从另一个方向来,它完全拥有你;它如此巨大,它完全无法被减弱或覆盖。简而言之,它是“心爱上了它自己”,它是对自己的全然接受和耗尽,在那个像融合一样的中心位置同时反射回来。当你活在那样的感恩中时,你到家了。
分享到: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热门图片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手机版|Archiver| 中国凯蒂功课服务组     

( 沪ICP备11010565号-37 )

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