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后由 cat1 于 2017-5-10 18:05 编辑
《道德经》第十五章.原文 古之善為士者,微妙玄通,深不可识。夫唯不可识,故强為之容:豫兮,若冬涉川;犹兮,若畏四邻;儼兮,其若客;涣兮,其若冰之将释;敦兮,其若朴;旷兮,其若谷;混兮,其若浊。浊而静之,徐清。安以动之,徐生。保此道者,不欲盈。夫唯不盈,故能蔽不新成。
《道德经》第十五章.译文 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,微妙通达,深刻玄远,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。 正因为不能认识他,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说: 他小心谨慎啊,好像冬天踩着水过河; 他警觉戒备啊,好像防备着邻国的进攻; 他恭敬郑重啊,好像要去赴宴做客; 他行动洒脱啊,好像冰块缓缓消融; 他纯朴厚道啊,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; 他旷远豁达啊,好像深幽的山谷; 他浑厚宽容,好像不清的浊水。 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,慢慢澄清? 谁能使安静变动起来,慢慢显出生机? 保持这个“道”的人不会自满。 正因为他从不自满,所以能够去故更新。
凯蒂对话《老子.道德经》15:爱,它不改变任何东西 “你有耐心等待你的泥渣沉淀、水变清吗? 你能静待正确的行动自行发生吗?”——第十五章 圣人无法追求完满,她已经完全满了,丝毫也加不进去了。 当你拥有你想要的——当你就是你想要的时,你没有了在自身以外寻求任何东西的冲动。 寻求让你失去对你的生活以其本来面貌已经完整的觉知。 即使在明显疼痛的时刻,也从没有什么不对或缺失。 现实永远是仁慈的。 发生了的,是有可能发生的最好的事情,它不可能是别的什么。 如果你做“功课”,你将非常清晰地认识到这点。
我一位朋友的太太爱上了另一个男人。 他做“功课”已经有段时间了,他没有陷入悲伤和慌乱,而是开始质疑自己的想法:“‘她应该和我在一起’------这是真的吗?我无法知道这点。当我相信这个念头时,我有什么反应?非常难受。如果没有这个念头我会怎样?我会爱她并为她祝福。” 这个男人真的想知道真相,当他质疑自己的想法时,他发现了十分珍贵的东西。他说:“最后,我能把它看做是一件应该发生的事,因为它已经发生了。当我太太告诉我这件事时,她不必为了保护我而有所顾虑。置身度外地听她描述她的感受,是一次很棒的经历,那是我有过的最深刻的一次解脱体验。” 后来,他太太和那个男人同居了,对此他并无异议,因为如果她不想留下的话,他并不希望她留下来。几个月后,她和情人的关系遇到危机,她需要向人倾诉,她找到了她最好的朋友------她的丈夫。他们一起平静地讨论了她所有的选择,她决定找个自己的住处,在那里她可以解决她的问题。经历了许多波折后,她最终回到了她丈夫身边。 在这整个事件中,每当我朋友发现自己在心里和现实对抗并感到痛苦或恐惧时,他便针对那个时刻他相信的念头做“功课”,重回安详愉快的心境。他自己认识到,他唯一可能遇到的问题,是他未经质疑的想法,他妻子给了他让自己自由所需要的一切。
我经常说,如果我有祈祷词:“主啊,免去我对爱、认可或赞赏的渴望吧。阿门。”当然,我没有祈祷词,因为除了我有的,我什么也不想要。 我了解生活的仁慈。我干吗要祈求什么不同的东西?它永远不如即将来到的。 “上帝”是现实的另一个名字,它圆满、完美,它让我充满极度喜乐,那想要与现实不同的念头根本从未升起。
如果我仍然相信我的念头,我首先要祈求的一件事是:免去我对爱的渴望。 这渴望带来的唯有困惑和痛苦,它让你意识不到你现实已经拥有的东西。 寻找你永远无法在身外找到的东西是令人痛苦的,我说“永远无法找到”,是因为你显然不明白你在找什么,如果你明白,那寻找已经结束了。 因为你认为你知道爱是什么样的,它应该怎样或不该怎样,爱对你而言变得不可见。 这是盲人在找不存在的东西。 在这无休止地寻求幸福结局的过程里,你祈求,你请求,你拼命使出各式各样企图影响操控他人情绪的手段。但只要通过寻找内在真相,你才能发现你永远也不会失去的爱,当你发现它,你自然的反应是感激。 这将是我唯一的祈祷,因为对它的回应将导致时间和空间的终止,它带来完全无限的、彻底在它所有的力量和仁慈中自由的心的能量。 当你停止寻找爱,你变得无事可做,在完全超越你的“做”中,你觉得你自己“被做”了。这完全不费力,而其中所完成的,比你认为有可能完成的要多得多。
当我不在自身以外寻求认可,我保持认同。 通过“功课”我认识到,我希望你认可你所认可的,因为我爱你,你认可的正是我想要你认可的。 这就是爱——-它不改变任何东西,它已经拥有它想要的一切,它已经是它想要的一切,并且正是它想要的那个样子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