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解念头迎来自在人生
——《爱其如是》译者推荐序
拜伦.凯蒂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美国妇女,她所创立的、称之为“功课(the work)的这个方法已经惠及了这个星球上的千万人。凯蒂的个人经历和她的这套方法在本书导言中有详细介绍,此处不赘述。
《Loving What Is》是拜伦.凯蒂所著的第一本书,也是最重要的、介绍如何学习做功课的工具书,曾经被翻译为《一念之转》、《是什么爱什么》。这本书全面的阐述了功课的由来、具体操作方法以及在生活诸多方面的应用实例。而在中国大陆专门为推广功课设立的、非盈利性组织——中国凯蒂功课服务组(成立于2012年,下面简称服务组)非常关注这本书过往的各种翻译版所带来的影响。
在我们(服务组成员)的大量学习和实践中发现,拜伦.凯蒂的“功课”是一种简单而强大的心灵工具。说它简单,是因为它只是四个问题和反转。说它强大,是因为如果我们不断地学习和熟练地使用它,我们可以将它运用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,而它所能触及到的深度也是无限的。我们在推广功课中逐渐认识到,要想把这么好的一套工具、一个方法在中国传播开来,翻译凯蒂的原著、视频、案例、语录等等第一手资料,是非常重要的,也是一直正在做的。而重新翻译《Loving What Is》更是服务组根据功课推广中遇到的实际问题,决定启动的一个“大工程”。
翻译凯蒂的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幸好我们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。
据我们所知,在中国最早系统地推广“功课”的人是陈曦女士。她是《我需要你的爱——这是真的吗?》和《喜悦无处不在》的译者。陈曦女士曾以“自由的心”为名的新浪博客(始于2007年)是我们见到的最早的、内容比较丰富的中文“功课”资料,其中也包含了她翻译本书的部分章节。陈曦女士可以说是用中文推广拜伦.凯蒂的第一人,也是服务组创立的发起人。在此我们对陈曦女士在推广“功课”方面所做的工作表示由衷的敬意。
另外,华文出版社于2009年翻译并出版了《LovingWhat Is》的中文版《一念之转》,译者是台湾的周玲莹女士。这个译本在推广“功课”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,很多人是通过这本书了解了拜伦.凯蒂和她的“功课”。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在很多地方参考了这个译本,由此我们向周玲莹女士和华文出版社表示诚挚的感谢。
上述两个渠道,可以说是中文读者了解拜伦.凯蒂和她的“功课”的两大最初来源。然而我们发现,上述两大来源对于“功课”的翻译是有较多不同之处的,而这些不同的翻译对于人们学习和理解“功课”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惑。
就凯蒂的这套方法而言,她自己称作“The Work”,陈曦女士翻译为“功课”,周玲莹女士翻译为“转念作业”。表面上看,这似乎只是一个文字上的不同罢了,我们管一个东西叫A还是叫B,真的很重要吗?然而我们在功课实践中发现,真的很重要。很多人看到“转念作业”这个词,会理解为这个“作业”是要把念头“转变过来”。例如,原来我的念头是“她不爱我”,我要把这念头转变过来,变成“她爱我”,这样我就不再相信“她不爱我”这个念头了,我会相信“她爱我”了,这样我就解除了烦恼。带着这种理解,刚学习做功课的人会在使用这套方法的时候,带着想要改变念头的目的与动机,仿佛通过这样一套操作,改变自己想法就让自己能快乐了。换句话说,通过改变念头,我们可以掌控我们自己的想法。
然而,正如凯蒂所指出的,所谓“我的念头”并不是属于我的,并不是我让它们产生的。我们既不能放下它们,也不能改变它们,我们要么相信它们,要么“用理解去迎接它们”——也就是内在调查,或者说,用“功课”去迎接它们。
“功课”的四个问题,就只是四个问题,我们只是看看:“她不爱我”——那是真的吗?我能确定那是真的吗?当我相信这个念头的时候,我实际上有什么反应、发生了什么?当我没有这个念头的时候,我是怎样的?
四个问题就只是问题,它们并没有暗示我们要去改变这个念头,我们要做的只是静下心来,如实地回答这些问题、去看看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?至于反转,也只是去看看把这个念头反过来是否同样真实或更加真实;相比于“她不爱我”这个念头,“她爱我”是否同样真实或者更加真实?或者说,原来你的念头是“她不爱我”,现在我们看看另外一个念头“她爱我”是否同样真实或者更真实?注意,这里我们说的是“另外一个念头”,而没有说我们要去把“她不爱我”这个念头转变成“她爱我”这个念头。实际上,我们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,念头是一个一个的,“她不爱我”和“她爱我”是两个念头,根本不存在“转变”。凯蒂在不同的场合反复讲:念头并不属于我们;不是我们在想,我们是“被想”了;我们无法放下念头,但当我们理解了念头,它会放下我们。我们连放下念头都不可能,难道我们可以掌控、改变念头吗?
我们举上面这个具体例子是想说明,由于一些翻译上的原因,人们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困扰。不同的翻译所带来的困扰并不仅限于我们上面所举的例子,而我们重新翻译这本书,其初衷就是想帮助人们在学习和运用“功课”的过程中减少一些困惑、少走一些弯路。
正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,翻译凯蒂的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首先,凯蒂的一些话“每个字都认识,连起来看不懂”。这并不是语言不通的问题,即使是美国人也经常会听不懂她的意思。这实际上是理解(领悟)的问题。如果没有实际的、长时间的做过并活出“功课”,我们是无法真正体会到她的一些话的含义的,更不用说较为准确的翻译了。即使我们翻译组的成员都是有丰富“功课”经验的人,在翻译过程中我们还是时常会遇到一些理解上的问题。每当遇到这类问题,我们会参考陈曦和周玲莹两位女士的译本以及我们自己的理解,并进行反复讨论、向协导师请教,以期能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翻译。
其次,有些词句难以找到合适的中文表达。我们在翻译中遇到的最多的问题,不是英文的问题,而是中文该怎么表达的准确、清楚、明白?比如书名的翻译就是一个颇费脑筋、不容易的问题。书名《Loving What Is》,陈曦翻译为《是什么就爱什么》,周玲莹翻译为《一念之转》。陈的翻译我们认为近乎直译,但还不太贴切凯蒂的原意。周的翻译我们认为属于另外起名字,正如将“Gone With Wind”翻译成“乱世佳人”一般。但“一念之转”和“转念作业”一样,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误解。斟酌再三,我们选择了《爱其如是》这个译名。我们并不觉得这个名字是完全准确表达凯蒂的本意,但这是我们能想到的最合适的名字了。
第三个困难是,由于我们是几名志愿者集体翻译,我们的文字风格和一些术语容易存在不一致的情况。对此我们采取的解决办法是,对于重要的词句,例如四个问题,给出统一的中文翻译。不同的人翻译不同的章节,但在重要的词句或者说凯蒂专用术语上,翻译是一致的。而文字风格方面,我们先做出一、两个翻译样章,要求不同的翻译者尽量按照样本来统一语言风格,最后再由专门的一个人来做整书的通稿,尽可能地减少风格上的差异。
有人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,我们觉得翻译也是遗憾的艺术。尽管我们付出了所能付出的最大努力,可是水平所限,仍难免存在错漏的地方,不足之处还望广大读者包涵并多多指正。
最后,我们要特别感谢资深协导师Sue Lee,她是这个译本的主要推动者和定稿人。当我们遇到难解的问题时,她于“功课”独到又深刻的理解每每都给我们指明方向。可以说,她是我们翻译的主心骨和“定海神针”,没有她就没有这个译本。
我们衷心希望能有更多的中文读者能够学习并在生活中运用“功课”来化烦恼为菩提、释放内在自由、活出不同人生。倘若能如此,我们将无比欣慰。
中国凯蒂功课服务组 2018年1月
附: 功课之家网址:http://www.thework.com.cn 微信公众号:thework1986 QQ群:255961445 大鱼号:拜伦凯蒂功课之家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