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我心 发表于 2013-8-16 17:43:18

(功课之外)一种发现“真相”的方式

这是一篇电影观后感。



最近,我看了一部电影,叫《性学教授金赛》——顾名思义,讲的是一个叫金赛的性学教授的故事。虽然一开始是带着猎奇的心态,奔着这个色色的名字去看的这部片子,但看完之后,我却觉得,这是一部有营养、有味道、内容健康的电影。



金赛出生于上上个世纪末的美国,最初的登场身份不是“性学教授”,而是生物学家,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一种叫做“五倍子蜂”的昆虫。在这个领域中,无论是科研还是教学,他都工作勤勉、成绩斐然。然而,工作之外的一系列事件,却让他改变了工作的重心——那时的美国大学生,在校期间是可以结婚的(估计现在也是?)。而新婚的大学生夫妇(打出这个短语,我感觉有点怪怪的:L)在“夫妻生活”上常常遇到问题。出于某种机缘,金赛给遇到问题的生物系学生一些“不错的建议”,这种口碑传开之后,来找金赛给出指导的学生越来越多。这个过程让金赛认识到,大学生的性知识之贫乏和错误,达到了令人乍舌的地步!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他说服校长,在学校开设并由他主讲《婚姻课程》。

来听课的人很多,坐满了八合班的教室,而随着听课的人的增多,来向金赛咨询的人也越来越多,相应地,各种五花八门的关于性的问题就层出不穷——问题的背后是 人们的担心,担心自己对待性的方式是异于常人的,不被接纳的。而这些问题远远超出金赛的知识范畴,甚至查也查不着,问也问不到!



这让金赛意识到了一个严肃的问题——



金赛所在的时代的美国,远不像现在好莱坞影片里刻画的“当代美国”那样,似乎人人对性都非常开放。相反,人们(比如金赛的父亲——一位清教徒兼工程师)对待性,都非常保守(这可让我长知识了,我之前以为他们的“开放”是“与生俱来”的呢!)。认为性(以及其它欲望)会使人堕落。为此,人们用宗教教化性,用道德压抑性,用暴力惩罚性,甚至用(按现在的眼光看很无厘头的)法律约束性。这些方式并没有消灭性欲,而只是导致人们在性方面极度缺乏交流(更不要说“研究”了)——人们都不知道“别人”是怎么样的,或是遇到问题该问谁,该怎样解决,这就使得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对待性的方式是异于常人的变态表现,进而或多或少处于心脑分离的痛苦状态。



“这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,那么,为什么不由我来解决呢?(这段内心活动是我脑补的,片中没有这一句)”


解决的方式是尽可能多地搜集人们对待性的方式的资料和数据。
于是,金赛从洛克菲勒基金会拉来赞助,招了三个研究生做助手,开着一辆小轿车,开始全国“性”的调查研究。


在这个收集数据的过程中,金赛表现出来的科学家素质让我很着迷:


首先是“不知道”的心态


我本人很讨厌“不知道”的状态——那对我而言意味着“无知”、“麻烦”和“危险”。所以,有时为不丢脸,有时为偷懒,有时为驱走不安,我会“编凑”出一个答案,来代替最简单诚实的“不知道”。

但金赛会坦诚地说“不知道。”——哪怕那显得他不够博学(在课堂上,面对几百名学生,他对一系列问题的答案就是“我不知道”)、不可依靠(比如,一对新婚夫妇问他“咬真的不会导致怀孕吗”,由于没做过调查,不能给出过硬的证据,所以尽管他自己确定不能,但还是回答“我不知道”)、甚至不可委任——早在他穿着探险服,在全国各地收集“五倍子蜂”标本的时候,就有人问他“你在寻找什么?”他坦率地回答“我不知道,除非我有数据证明。一个科学家只有在有可信数据证明的时候,才能做出结论。”——最初,在我看来,这个答案太疯狂了,一个人成天奔波在野外,与蚊虫为伍,舒适甚至安全都得不到保证,却不清楚自己做这种苦逼的事儿能得到什么。好在我不是金赛的校长,否则他一分钱的科研经费都别想得到。而且,我还会把这个成天不知道自己在寻找什么的疯子解雇,让他在精神病院的草地里捉虫子。



吐槽归吐槽。我也清楚,这种“我不知道”的心态,在发现“真相”方面,是极有用的品质。因为人的头脑,多数情况下的运作机制是“先有了结论再去找证据”——多数人都爱看能印证自己已有观念的东西(比如,你正在读这篇文章,心里会想“清明我心果然很有才”——哇哈哈哈;P)。人们不但不爱看,甚至还会直接忽略那些不符合他们已有观念的证据。以这种“先射箭再立靶”的方式去发现真相,最多只能得到部分真相,甚至,更糟的结果是,得到与真相完全相反的结果。这种机制下寻找答案的方式,往往不过是用一种假象代替另一种假象罢了,没什么意义。

而金赛这种“让数据说话,让数据给出结论”的方式,则能最大限度地排除主观干扰,在主观因素产生影响之前,就让真相自己浮现出来。写到这里,我甚至觉得,除了“灵修人士(仅限拜伦凯蒂)”,科学家可能是最“不讨厌”现实和真相的一群人,因为他们的工作让他们真的“体会”那真相是客观存在的——真相可能被利用,但在利用真相之前,他们必须发现真相,而在他们发现真相之前,排斥真相是绝对行不通的——唯有用“我不知道”的心态欢迎。



看完这部片子,我甚至觉得,自己说“I don't konw”的发音,都比以前标准了。



接下来是设计巧妙方法的能力



事实证明金赛的确是“性学研究”的最合适人选——他本来就是生物学家,受过严格的科学训练,甚至曾出过一本关于科学研究方法的书。更可贵的是,他还正式学过心理学。所以,在以收集数据时,金赛总能巧妙地用好的方式问出好的问题,从而得到有效的答案。

其实,金赛收集数据的方式是有一个进化的过程的——一开始他只是在课堂上,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,尽管这样也得出很多令人惊讶的“重口味”结论,但他以及他的团队很快发现了,在这种形式中,人们(主要是学生)很容易基于自身信息安全性的考虑而“心口不一”,给出“不真”的答案,况且校园里样本有限,得出的结论不具备很强的代表性。于是,金赛很快调整了信息收集的方式,面对全社会的各阶层人士,以一对一交谈(而不是“一对一功课”:P)的方式,在看似轻松的对话中,“套取”更真实的答案。

他在对话中加入很多小技巧,比如,先跟调查对象谈论家长里短的事儿,让对方暂时忘了调查的内容是自己的性史,从而方向心理防御;设计前后呼应的问题,防止调查对象掩饰说谎(可惜影片没给出具体步骤——是怕观众中的女士学会了,然后拷问自己的老公吧!:lol);为防止对方掩盖不想回答的部分,提问时把问题细化。比如,把“你同父母的关系怎样”这样的“多项问题”拆分为“你同父亲的关系怎样”和“你同母亲的关系怎样”两个问题(做功课的各位,这让你联想到了什么?);训练助手放松、尽量在空间上靠近被调查者,摒弃自己的偏见,不对被调查者的性经历表现出任何厌恶之情,以使被调查者敞开心扉;甚至,金赛还发明了一套文字编码方式,在调查之前告诉被调查者:你的答案只会以代码方式被记录,而这种代码的解码方式,没有以书面形式记载!——这样,大大提升了被调查者的安全感,从而更开放地说出事实。

对设计出以上方案的金赛,我唯有双手抱拳,道声“在下佩服:handshake。”



然后是对每一个个体的尊重

这个素质可能是在他早年收集“五倍子蜂”的标本时获得的。他在显微镜下观察了几千只“五倍子蜂”的标本后,发现不存在两只完全一样的“五倍子蜂”,有些“五倍子蜂”是如此的不同,以至于两代“五倍子蜂”之间的差异就像山羊和绵羊一样大!这让他认识到“每一样活物都与其它活物不同,而多样性才是真实的”。出于这个认识,在性学调查中,他也很珍惜每一个调查的对象,尤其是那些世俗眼中很“另类”群体的成员——同性恋、性犯罪分子和堕胎者。因为他的发现表明“每个人的性行为都是独特的,而“正常”一词形容性行为并不准确,只有“普通”和“罕见”才更贴切。”——尽管他的投资方——洛克菲勒基金会不赞成他这么做。



最后是“细致”的态度和非凡的耐性



各位猜猜,为了做出“报告”,金赛调查访问了多少个人?问每个人多少个问题?

……



答案是,他以及他的团队,调查访问了12,000人,问了每个调查对象287个问题!

看到这组数据,我忽然觉得,相比之下,功课过程中问自己的那十几二十个问题的“WORK/工作量”简直“弱爆了”。



这一庞大的工作量换来的成果是两份报告:《男性性行为》和《女性性行为》。报告一经发表,引发了轩然大波——当时美国刚刚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,而这两份报告也如在美国的道德和宗教界投下了两颗“真相原子弹”。这两份报告中记载的冰冷而真实的数据告诉世人:无论宗教如何教化,道德如何打压,强权如何惩罚,法律如何约束,真相是,人们对性的多样化的需求是无法被磨灭的——

宗教告诉人们,只有男女之间的性行为才是“正确”的,但“数据表明”,有相当比例的人在使用其他八种形式的性行为。

道德劝导人们,自慰的行为是污秽的,但“数据表明”,90%左右男子或60%以上的女性都有过手淫行为(囧);

强权威胁人们,同性恋这样的“变态行为”必须受到惩罚和毁灭,但“数据表明”有37%的男性人口曾经在青春期和老年之间,和同性有过身体接触并达到性高潮;

法律告诫人们,(某些州)咬是犯法的,甚至婚内咬也不例外,但“数据表明”(本段剩余内容回复可见);

——总之,无论“社会大环境”用什么形式,或冠冕堂皇的理由试图竖立“唯一答案”而去掉“其他答案”,都不过是与真相对抗,徒增世间的困惑和痛苦。



最后,我对一个问题很感兴趣:拜伦凯蒂说“真相让人自由”,那么,作为真相的一种存在形式,金赛的调查报告是否有这种“效果”?

某种程度上,是的——虽然这份报告让卫道士抓狂、让保守派难堪、甚至让金赛本人遭受不解和诋毁,但它确实让很多人得到了解放——那时候没有互联网,没有BBS、没有ebay——痛苦的人无法通过操练“功课”让自己的到释怀(咦?有奇怪的内容混进来了,是软广告吗?),同性恋无法通过“GAY论坛”确认自己不是异类,而有自慰爱好的人也没法通过ebay的“情趣用品评论数”确认自己不是被人群孤立无援的“性变态”(:L,这都是从哪学来的招数啊)。但金赛的报告用真实而精确的数据,同样将很多人从“自认被全世界遗弃,被千夫所指”的恐惧泥潭中拉了出来——片尾,一名老妇对金赛讲述自己的经历:她原本有美满的家庭——有相伴23年(忠诚)的丈夫和学业有成的儿子。直到有一天,她发现自己爱上了工作中遇到的一位女士!她无法容忍自己这份“奇异”的情感,只能强压情感,想单纯地把那名女士当成普通朋友。然而拼命压抑却适得其反,这让她很痛苦,以至于求助于酒精,染上酒瘾。酗酒令她“夫”离子散,她的生活也坠入深渊,直到她读到了金赛的“报告”,这令她认识到,原来还有很多人(相信金赛在“报告”中给出了具体可靠的数字)同她一样,而自己的那份情感并非怪异!于是,她向自己的“朋友”坦白自己的感受。然后——对,各位也猜到了——她的那位“朋友”对她也有同样的感情!于是,接下来,很自然地,“女王和王后从此过上了幸(性)福的生活”。



——在那个“功课”尚未诞生,而拜伦·凯蒂还在巴斯滕的某家幼儿园玩“过家家”的时代,这两个被造物主安排“错”性别的拉拉,由于金赛的“报告”而获得了真爱与自由。


——今天的我们呢?


读了我的这篇观后感,肯定有人想看一看这部片子吧。这里,我就厚道地贴出观看的地址——

http://www.iqiyi.com/dianying/20130319/a6193298c513fbac.html

——放心,影片中的绝大多数亮点,都没包含在本文中,何况,片中那些形象俱佳的演员投入而富有韵味的表演,岂是文字能完美形容的!


服务组--爱爱 发表于 2013-8-17 09:59:49

本帖最后由 清明我心 于 2013-12-11 18:14 编辑

我知道你一向有才,但不知道你在"那"方面,也懂得蛮多的;P

服务组--爱爱 发表于 2013-8-17 10:01:06

我回复后,发现你...说了一个谎.哼

心竹 发表于 2013-8-17 13:22:32

服务组--爱爱 发表于 2013-8-17 10:01 static/image/common/back.gif
我回复后,发现你...说了一个谎.哼

哈哈,我知道他是骗人滴

疯子 发表于 2013-8-18 18:27:21

是呀,以前总是充当知道,现在倒是要好好学习诚实的不知道了!!!
多谢楼主

潇潇 发表于 2013-8-18 20:51:59

真棒啊!

mry112 发表于 2013-8-29 11:53:48

比如,把“你同父母的关系怎样”这样的“多项问题”拆分为“你同父亲的关系怎样”和“你同母亲的关系怎样”两个问题(做功课的各位,这让你联想到了什么?)我没联想到什么,大家想到什么没。

王子公主 发表于 2013-9-5 20:29:04

因为人的头脑,多数情况下的运作机制是“先有了结论再去找证据”——多数人都爱看能印证自己已有观念的东西。人们不但不爱看,甚至还会直接忽略那些不符合他们已有观念的证据。以这种“先射箭再立靶”的方式去发现真相,最多只能得到部分真相,甚至,更糟的结果是,得到与真相完全相反的结果。这种机制下寻找答案的方式,往往不过是用一种假象代替另一种假象罢了,没什么意义。



这一段说的非常到位,楼主果然厉害。

嘴角,有微笑 发表于 2013-11-17 16:04:34

:handshake

流苏 发表于 2013-11-27 13:22:54

我决定当我心的粉丝
页: [1] 2
查看完整版本: (功课之外)一种发现“真相”的方式